新闻无处不在,宝鸡新闻网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平台>正文

朴素的中国建筑符号——瓦

发布日期:2024-02-19 15:11:49 阅读量:2924

当您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是复原宏伟的周代建筑,建筑屋顶上覆盖着纵向排列的灰色陶瓦。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建筑构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如果追溯到几千年前,瓦的发明和使用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巨大进步,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宝鸡周原博物院复原的周代建筑。

瓦的使用,开启了一个关于建筑的崭新时代,不仅使建筑屋面拥有防火、防水、隔热的物理功能,更兼具整洁美观的装饰效果。

一直有“秦砖汉瓦”的说法,人们常常以为汉代才有了瓦,其实不然。那么瓦究竟起于何时呢?我国的瓦究竟起于何时,文献《古史考》中仅记载了“夏时昆吾氏作瓦”这么一句话。但是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瓦在我国的使用比夏还要早一些,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陶瓦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考古学家在芦山峁遗址、桥镇遗址、石峁遗址等大型建筑基址周围均发现了龙山时期的陶瓦。到了西周时期,在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遗址区内发现了数量繁多的陶瓦。

周原遗址区内发现的陶瓦。

西周时期周原地区的瓦又有什么特点呢?考古学家根据周原陶瓦的形制、纹饰、火候、质地等特征,把西周瓦分为早、中、晚三期。

西周早期的瓦,数量不多、种类单一,大多为大板瓦,有的瓦背面或正面做有半圆形的瓦环和蘑菇状的短钉,当瓦覆盖于屋顶的木头之上,在这些木头上刻出凹槽,这个特殊的“机关”就发挥了作用,它恰好嵌于凹槽之中,起到了固定瓦片防止脱落的作用。这种瓦的制作采用了泥条盘筑的方式,纹饰均为粗绳纹,粗犷的装饰艺术也充分反映了西周早期瓦的原始特点。

周原陶瓦。

相比之下,西周中期瓦比早期瓦的种类、数量都有所增多。在西周遗址的召陈建筑基址中就发现了中型板瓦和大、中型简瓦,重环纹半瓦当。有的板瓦正面饰绳纹,背面素面,有的无瓦钉,有的瓦带单或双瓦钉,有的瓦面带有陶文,有的瓦当面上出现了重环纹。此外,在这一时期已经有半瓦当出现,制作技术也明显提高。种类的丰富、制作工艺的复杂、装饰图样的多样都说明了西周中期是瓦的一个大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周中期筒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大型筒瓦的纹饰有两种,一种是背面饰细绳纹,一种是背面饰绳纹加双线半菱形的三角划纹,划纹以内的绳纹磨光。中、小型筒瓦背面以细绳纹充地,加刻画的黼黻[fǔ fú]纹;小头背面有瓦舌,大头沟面有斜口,斜口与瓦舌衔接,可使更加平整。这时期出现了带瓦当的小型筒瓦,有的沟面带短椎状瓦钉。

周原遗址出土的纹饰瓦。

晚期瓦的种类就更加丰富了,制作工艺和装饰艺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周原遗址中发现的晚期瓦中出现了明显规格化板瓦、筒瓦、瓦当三种。纹饰种类增多,有很细的绳纹、规整的绳纹、重环纹、雷纹、双线三角划纹等纹饰。有的还有陶文和刻画符号,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

早期的圆形瓦当用泥条盘筑法制成,西汉时改用模制法,即将瓦当和筒瓦分别制成后再拼接在一起,这一方法延续至后世。

据记载,南北朝时开始出现琉璃瓦,而在后世的演变中,琉璃瓦渐渐具有了“特殊的作用”。比如明清两朝,黄色琉璃瓦只能皇家或者神佛宫观、孔庙使用,绿色琉璃瓦则用在王府,百姓则用的是灰瓦。

瓦上的四季轮回,瓦下的人生百态。一样的整齐有序,但又显得非常特别。瓦在设计者眼里是个“艺术品”、建筑材料,在统治者眼里是权力的象征,但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寻常烟火。

建筑是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而承担建筑主体的建筑材料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社会境况。陶瓦的出现体现了华夏民族在征服自然、挖掘自然上展现的强大智慧与艺术创造力。瓦的诞生对建筑的实用和美观,有着跨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开始逐步终结一个时代,也创造开启了另一个崭新时代。(“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