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平台>正文

舌尖上的西周:饮食文化

发布日期:2024-01-15 08:51:46 阅读量:2672

西周时期是中国各种礼仪文化形成的时期,其中的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贯彻了中华民族将近三千年的历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还有一种文化影响,那就是西周时期的饮食文化。

西周作为饮食文化和饮食风俗的起源时期,在各种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礼运》有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那么,西周时期的种植类食材都有什么?

《诗经·小雅·黄鸟》记载:“黄鸟黄鸟,无集于穀[gǔ],无啄我粟。”这句话描写的是当时主要的农作物——粟米。

《诗经·小雅·出车》记载:“昔我往矣,黍稷方华。”这句话说的是黍和稷丰收的壮观场面。

在古文献中,黍和稷都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比如“黍稷为饭”。《礼记·内则》记载:“饮:重醴[lǐ],稻醴清糟,黍醴清糟,粱醴清糟,或以酏[yǐ]为醴,黍酏,浆,水,醷[yì],滥。”所以,黍不仅吃起来香,还是酿酒的重要原料,因此颇受当时人们的青睐;稷在当时则是一种廉价的粮食,俗称“谷子”。根据人们地位不同,吃的主食就不同。一般地位较高的人吃的是黍,地位稍差一点的吃的是稷。在西周时期,人人都吃得起稷饭。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由于连年战乱,人们饥寒交迫,稷也就渐渐成了珍贵的粮食,被人们重视起来。同时,稷还被赋予了国家兴旺的意义,如秦惠文王给儿子取名嬴稷,意为五谷丰登、国家兴旺,这个孩子就是赫赫有名的秦昭王。

《诗经·鄘[yōng]风·桑中》中记载:“爰采麦矣?沬之北矣。”意思是麦穗子哪里采?长在沫邑的北边。西周时期,麦子是主要粮食之一,常与麻、菽[shū]等并列,当时已经有大麦和小麦之分,如《诗经·周颂·臣工》说:“于皇来牟,将受厥明。”其中的来就是小麦,牟就是大麦。

《诗经·豳[bīn]风·七月》中记载的“九月叔苴[jū]”“食我农夫”,“叔”是捡拾的意思,“苴”则是麻籽,可见麻籽也是粮食的一种,与禾、麦、菽并称为禾麻菽麦。菽是豆类植物,在西周,统称豆类为菽,如《诗经·生民》中记载的“蓺[yì]之荏菽”,大概在周的先民时期就会种植豆类,而且有不同种类的细分,这里的“荏菽”就是大豆。

《论语·尧曰》中记载:“周有大赉[lài],善人是富……所重:民、食、丧、祭。”孔子认为周代最重视的四件事之一就是饮食。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先,饮食文化的衍生与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繁星中耀眼的一颗。西周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调方法和赋予在食物上的文化,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