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平台>正文

宝鸡凤翔区西白村:千年古曲 传唱乡野

发布日期:2022-05-20 14:12:13 阅读量:2896

“五月里五端阳,鸡冠好似胭脂染,咿呀咿嘚哟,六月里来串莲开,碧玉盘中凝香在……”

5月初,循着一段悠扬、欢乐的西府曲子,我们来到了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糜杆桥镇西白村。3个月前,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中的西府曲子表演《表花》,正是拍摄自这个村子,表演者也都是西白村村民。戏曲评论家崔伟说:“这种地方的曲艺非常有意思,很古老。如果大家对陕西文化感兴趣,不妨去听一听西府曲子。”

西白村村民闲暇时弹唱西府曲子。

西府曲子亦称“秦曲”“清曲”“凤翔小曲”“曲子”。西白村村民传说,西府曲子起源于先秦宫廷音乐,后随秦人迁都,宫廷艺人流落民间,遂在西府地区广泛传播开来,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唐代大曲、宋代鼓子词等的影响。千年曲韵生命力顽强,西府曲子至今在西府乡村广为传唱,西白村便是其中之一。

把西府曲子唱上央视

“这不是咱村的15个曲子能人嘛,你听,唱得多好哇!”今年2月25日晚,西白村家家户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央视荧屏上的西府曲子表演,并热烈讨论起来。当天,电视上长达14分钟的曲子表演、曲艺介绍,让全国观众感受到了西府曲子的风采。

 

张耀飞(左)、张苏堂弹唱西府曲子。

看到自己和乡亲们在电视上唱曲子,西白村曲子班“唱家”张耀飞脸上堆满笑意。当地人把曲子唱得好、会唱老曲调的人,尊称为“唱家”,一般为曲子班主唱,67岁的张耀飞是西白村西府曲子第六代传承人,他说:“从十四岁开始,我就跟着老艺人张德民、张杰山学曲子,先从打瓦子学起,后来学弹三弦、唱曲子。一到农闲或下雨天,大伙就约着到谁家去听小曲、唱小曲,我们把唱曲听曲叫‘耍’,那就是农家人的快乐了。西府曲子在村里传了上千年,也陪了我大半辈子。”说话间,张耀飞拿出三弦,边弹边唱起来:“时运未转,稳坐渭水湾,身在呀鱼台持啊钓竿……”浑厚质朴的嗓音,文雅有趣的唱词,唱出了地道的西府曲子韵味。

西白村曲子班十里八乡闻名,《中国曲艺志》记述,清同治年间,西白村有位曲子班班主叫张铁忠,人称“弦子戏头”。他带领的曲子班常年以地摊、坐唱形式在凤翔各乡镇和岐山、宝鸡等地乡村演出,成为西府数十个曲子班社中人才最多、曲目丰富、颇有影响的班社。曲子班前往甘肃庆阳、天水一带演出,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

西白村西府曲子第七代传承人张志龙介绍,西府曲子在村里没断过,目前,曲子班有21人,其中年纪最大的68岁,最小的18岁,曲子班成员老中青三代结合。央视播出的西府曲子《表花》,正是年轻人张志龙所编排。张志龙现在西安读大学,去年,他把祖辈流传的宫廷音乐和农耕文化相结合,设计编排出具有温馨、祥和、热闹气氛的《表花》,体现西府曲子不卑不亢、刚柔合宜、雅俗共赏的特点,被央视《一鸣惊人》栏目相中。同时,为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大家在表演时加入了泥老虎、剪纸、刺绣、木版年画等凤翔诸多民间非遗和工艺品,看起来极具西府特色。

百年老词本和老板胡

在西白村,有不少与西府曲子有关的老物件——传承数百年的老词本、老三弦、老板胡……这些物件见证了西白村悠久的曲艺历史,是凤翔曲子代代相传的印记。

张耀飞家收藏了7本手抄版老词本,泛黄的麻纸上用毛笔写满了唱词,记录着《渔夫恨》《百寿图》《王祥卧冰》等诸多老曲词。张耀飞说,这些老词本已有数百年历史,由老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现在自己要抓紧时间把这些曲子给年轻人教会。老辈传下来词,但曲调没有谱子可传,是通过一字一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下来的,如果自己这一辈不及时给年轻人传授,曲调就容易失传或唱偏。

西白村还存有一把“200多岁”的三弦,与现代三弦不同,这把三弦琴鼓特别小,琴鼓被木头镶住,琴轴有雕花,颇为雅致。村里最有故事的乐器是一把“400多岁”的老板胡,它是老艺人用三斗麦子换来的。68岁的张苏堂擅长吹笛子、拉二胡,他说,过去曲子班给群众唱曲子不收钱,谁家老人过寿、儿娶媳妇、娃办满月时,邀请曲子班去唱几段,主家给艺人们管吃食和茶水,或者给几斗粮食、几条毛巾就行。这个用粮食换来的板胡,就是当时传唱方式的一种见证。

曲子在流传过程中,还留下许多故事。张苏堂讲,据传,唐时安禄山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途中,一位叫王春娥的宫女掉队了,她无奈落足在凤翔西白堡(今西白村)。王春娥不仅会曲艺还识字,她将宫廷曲艺和当地流传的曲子相结合,创作了一批非常文雅的曲子,并教给附近村民传唱。由此,西白村的曲子越发好听、动人。

西白村西府曲子正宗地道,除登上央视舞台,还吸引了西安音乐学院等不少单位前来录像、调研。一次,西白村曲子班在凤翔六营村表演,数百名群众把曲子班包围了,有位群众看“唱家”唱得口干舌燥,想递一瓶矿泉水上去,硬是从人群中挤不进去。谈起这些,张耀飞和张苏堂说:“群众爱听,咱唱曲子才有劲。”

年轻人增多的曲子班

宝鸡市财政局收费管理中心驻派西白村驻村第一书记易永俊介绍,如今,村委会为曲子班设置了两个固定活动场地,购买了价值5万元的服装、道具、乐器等,最近又从省文旅部门协调争取一批价值8000多元的文化器材,便于曲子班成员常练常演。易永俊说:“西白村曲子班有一个令人欣慰的特点,那就是年轻成员越来越多,有8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可以说是凤翔年轻人最多的曲子班,有年轻人加入,传承的接力棒才能传下去。”

张耀飞(左)、张苏堂在翻阅西府曲子老本子。

现下,许多民间曲艺歌谣因缺乏年轻人的加入,陷入濒临失传的境地。可是,西白村的青年为何对老祖宗留下的西府曲子感兴趣?对此,张志龙、张凡等年轻人认为,这和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小时候,逢年过节或村里有婚丧嫁娶“过事”时,曲子班唱曲子的地方是人气最旺的地方,也是小孩子最爱去的地方。经常听经常见,小孩对西府曲子从好奇转变为兴趣。而且,几乎人人都能哼两句,这种曲艺环境的影响,使张志龙、张凡等年轻人对西府曲子格外珍视。

这些年,村委会和曲子班也重视培养年轻人。老一辈艺人积极传帮带,义务传授丝毫不藏艺,年轻人在乐器、演唱方面进行全面学习,力争将老一辈艺人会的八十多首曲调学会。张凡是曲子班最年轻的成员,今年刚18岁,张凡家四代人都是西府曲子艺人,是村上有名的音乐世家。如今,她也拿起乐器加入到了学曲子的队伍中。年轻人相互吸引带动,从一个两个增加到七八个,使西白村曲子班充满活力。

曲艺名家李伟建对张志龙说:“希望你们以后多出好的作品,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来,使这个古曲古韵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张志龙谈到,西府曲子文雅悠扬、内容丰富,但西府曲子的推广宣传方面尚需发力,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潮,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视频渠道去推广西府曲子,让更多人听到、知道这门地方曲艺。同时,西府曲子也需要创新,在传承正宗老曲调的同时,创新表演方式和内容。比如央视这次播出的《表花》,就是在原曲的基础上,丰富了表演方式、舞台视觉效果以及乐队配置,加入了许多民俗乡情的演绎,节目创新之后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给他们启示,要编排一些更有看头的西府曲子……

看着村里年轻人对曲子的热爱和打算,张耀飞、张苏堂两位老艺人相互添上茶,哼着曲子,感慨道:“你看,娃娃们爱学,有想法,有他们,咱西白村的曲子遗失不了!”(“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编辑: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