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宝鸡新闻网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生活>正文

2024卫健答卷丨2024年中医药工作回眸:厚植沃土 让中医药之花在岐伯故里绽放

发布日期:2025-01-10 15:45:22 阅读量:2429

2024年,宝鸡市中医药管理局围绕“扬优势、补短板、显特色、谋创新”总思路,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特色人才队伍,加快科技创新,弘扬传统文化,做强中医药产业,全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个层次”完善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方便可及

一是突出龙头,打造高水平市级医院。推进市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市中医医院“一院两区”运行模式全面优化,中医药制剂中心、智慧中药房等规模化、现代化设施优势凸显。建立中医病案、中药饮片、中医护理3个质控中心,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强化枢纽,建设高标准县级医院。加快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项目推进,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人群,做优做强治未病、儿科、康复等专科,实现县有名院、院有名科、科有名医的建设目标。

三是夯实基层,建成高质量镇村中医馆(阁)。加强全市174个基层中医馆内涵建设,强化中医师配备,组织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推广6类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遴选条件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2024年全市共建成标准化中医阁132个,有效满足了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种途径”赓续中医之脉,中医药人才薪火相传

一是打通“以研促学”路径,培养创新之才。争取省级科研项目8个,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12个,以建设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挖掘中医药创新潜力、加速临床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带动培育一批科研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

二是践行“跟师授徒”路径,培养传承之才。建设“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按照“上级带下级、一代带二代”的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层次“师带徒”跟师学习活动,2024年全市61名名老中医与145名学术继承人结成师徒关系,进行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

三是走实“技能培训”路径,培养骨干之才。坚持以实效为目标,创新思路、灵活方法,“送医下基层”与“走出家门学”相结合,开展村医和基层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西学中”培训班,2024年全市累计培训基层实用型人才、能西会中人才4000余人,打造坚强的中医药骨干人才队伍。

“三个平台”提供发展动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一是建立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对重点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调研,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企业信息库,编撰《生物医药企业信息册》,联合市农业局、市林业局评选出12家种养殖示范基地的柴胡、麝香、连翘、重楼、丹参、苍术、贝母、山茱萸为宝鸡市道地药材优势品种,为争创“秦药”品牌夯实基础。

二是搭建招商平台促进产业扩容。指导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推进中医药产业协会向生物医药产业协会更名转型。跟进扶风县、凤县、高新区产业园建设发展动态,对年内新签约和落地在建企业持续跟踪,掌握最新情况。2024年全市举办4场专题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发布招商信息4条,谋划项目17个,产业链新签约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4个。

三是建立服务平台倾心服务企业。组织中医药专家走进扶风县新兴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把医疗服务送到企业一线、把健康送到职工身边。举办岐伯和园中医药香包文化周活动,传承弘扬岐伯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产业发展。指导召开生物医药产业专题交流会、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产业会议,共建共创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

“三类载体”打造传播阵地,中医药文化绽放光彩

一是以历史名人为载体,叫响“岐伯故里”品牌。依托宝鸡“神农”“岐伯”“王焘”文化资源优势,举办“寻根神农故里问道医祖岐伯”主题文化研讨会,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古代医家思想精髓,岐伯文化品牌效应初显。

二是以场馆建设为载体,打造文化宣传阵地。建成西部地区首家,集中医药科普教育、文化传播、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宝鸡中医药文化体验馆,让群众在互动体验、休闲娱乐中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健康宣教基地,实现市级有场馆,县(区)有基地、社区乡镇有知识角的目标。

三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举办“陕西宝鸡·岐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端午飘香 中医传情”“校园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服务进企业”“岐黄名医推广”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

2025年,全市中医药系统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服务理念,守正创新,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宝鸡建设贡献更多中医力量。(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