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时事>正文

省两会关注 | 夯实县域支撑 推动区域发展均衡协调

发布日期:2024-01-28 16:29:26 阅读量:2304

县域强则省强,县域兴则省兴。发展县域经济是支撑陕西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必须肩负的战略使命,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苹果、木耳、茶叶农业产值分别增长3%、24.5%、12.8%,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陕西去年县域经济发展成绩亮眼。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三大区域相互赋能……展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代表委员们表示,县域经济事关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在统筹城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构建县域产业园区新动能

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许多县(市、区)结合地方特色,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产业,涌现出一批有特色、有创新、有活力的县域工业园区,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建设县域工业园区方面,省人大代表、永寿县县长杨孟珠介绍,永寿聚焦“生态工业”发展目标,厚植新质生产力,建成以“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合成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园区。

“深入实施产业园区三年提升工程,稳妥推进‘园区托管’,推动产业进园集聚。”杨孟珠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为全省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杨孟珠表示,要持续推动“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以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依托主导产业优势,招引落地一批补链延链产业项目,壮大产业集群;扎实开展分级分档管理,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土地集约、绿色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域工业园区,为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增添新动能。

打造高品质的区域公用品牌

从过去村头的提篮小卖,到打造品牌远销全国,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的轨迹,折射出现代农业不断升级的活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过程。

近年来,陕西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出大荔冬枣、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等多个土特产金字招牌,建成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117个。

省政协委员、陕西云集柿业有限公司柿酒研发部主任王薇说:“品牌化是农副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各地正在摸索提升品牌认知度、美誉度的路径。”

对此,她建议抓好品牌和质量两方面工作,不断深挖区域特色以及农副产品区域的独特优势,尽力打造农产品自身特有且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风格,在消费者心中不断深化特色产品的独特优势,提升品牌认知度,有效提高品牌美誉度。要夯实产品标准制定和标准落实工作,确保特色产品能保质保量持续供应。

让乡土人才成为县域发展的生力军

县域要发展,人才是重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要大力引进现代农业高端人才,也要培养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队伍。

《陕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置与乡村产业、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治理等相关的专业,加强乡村本土人才培育。

来自镇安县农业农村局的省人大代表马飞说:“当下,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管理的乡村人才,正在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观摩、田间实训等方式,强化‘头雁’效应,筑好乡村振兴‘人才链’。”

马飞提出,通过分类认定,挖掘更多乡土人才,建立县、镇、村三级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加强乡土人才间相互联系和交流。通过培训指导,让乡土人才强起来,多渠道给乡土人才充电增智;在生产信息、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乡土人才倾斜和扶持,增加其干事创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分类施策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特色是县域发展的生命,产业是县域经济的筋骨。

2023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接续政策措施》,从政策范围扩大、科学分类、完善清单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一县一策”“一区一策”事项清单,围绕资源禀赋,优化功能定位,引导县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特色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并逐步完善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供销合作联社主任郝东文说。

郝东文建议,引导县区集中资源培植主导产业、打响优势品牌、开发出特色商品和服务;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抢抓电商、网红经济等风口,把特色产业、优质产品宣传推介出去,不断扩大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入,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很多优势也在县域。代表委员们一致表示,要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助力夯实县域支撑,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区域发展均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群众新闻)

编辑: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