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266271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地址:宝鸡广电传媒大厦 联系电话:0917-3266271 邮箱:bjnews@163.com
涵养文明新风,激荡澎湃力量。2024年,宝鸡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擦亮群众幸福底色。
门前干净整洁,村头“文化墙”绘出新风尚,村规民约引领群众崇德向善,积分超市“兑出”新风貌……1月8日,行走在宝鸡广袤的乡村田野上,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处处扑面而来,一幅幅用文明筑就、向幸福出发的宜居场景悄然展现在眼前。
眼下,室外气温寒冷,但在眉县首善街道迎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的驿站内,却是一片暖意融融。每天都有许多老年人来到驿站练舞蹈、下象棋、学剪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娱乐项目,切磋技艺,享受着交流的乐趣。
“这里环境好,特别暖和,我们一有时间就约到这里来练习朗诵,感觉很不错。”迎宾社区居民王亚平说。
以群众所需所盼为导向,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近年来,宝鸡市持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实现了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提升”的转变,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宝鸡市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便利群众”原则,从实际出发,整合各类资源,依托镇村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载体,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群众“零距离”“心贴心”,构建起“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汇聚到哪里”的广覆盖、集约化、精细化服务网络,为全面乡村振兴激活了“一池春水”。
除此之外,宝鸡市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助力移风易俗作用,将移风易俗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经验相结合,创新探索出“宣传引导、村规民约、婚俗改革”移风易俗的“宝鸡模式”,实现了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让这座文明之城更有品质、更有质感、更有涵养。
“婚事简办不攀比,高额彩礼不可为……”2024年7月中旬,凤翔区长青镇罗钵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志锋和村上数十名党员干部,围绕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重点整治问题,用“乡音土话”录制了一条宣传移风易俗政策的小视频。一时间,宣讲小视频在村上的微信群里引起群众热议,观看人数超过2000人,点赞量200多条。
如今,在宝鸡,文明和谐的景象遍布城乡巷陌,精神文明建设累累硕果,新风正气不断积聚,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陕西农村报)
编辑: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