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宝鸡新闻网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央广网聚焦宝鸡丨传统技艺让古青铜文化焕发新活力

发布日期:2024-05-27 10:52:58 阅读量:2637

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太平寺街区,手艺人于安君的“陕西省级青铜器复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位”的牌匾格外亮眼。在工作室内,几方窄窄的操作台,在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的传承人于安君的带领下,工人们正在耐心地加工手中的物件,最终由他们制作出的青铜器工艺品成为了送礼的佳品,也成为了文物活化的最好见证。

于安君在仿制青铜器(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于安君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这里从古至今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当地也有制作青铜器仿制的手艺,从小耳濡目染,对青铜器的复仿制技艺有着深厚的兴趣。多年来,他致力于技艺的研究与传承,不仅继承了这门传统技艺,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使岐山青铜器的复仿制技艺得以发扬光大,也让青铜器的复仿制工艺品走出国门,成为海外人士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

“我们目前主要做的就是青铜器的复仿制,以及协助相关部门进行青铜器的修复。复仿制是在相关部门批准以后进行的,我们一年复仿制的青铜器大大小小有上千件,其中大部分会用作商务礼品和摆设。用于陈列展览的国宝级文物,通过仿制工艺也能成为一件工艺品,走进很多群众的家里。”于安君在介绍时说着一口地道的岐山方言。

岐山地区作为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铜器制作技艺达到鼎盛。在考古发现中,周原岐山一带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著名的毛公鼎、大盂鼎、小盂鼎等国宝级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岐山青铜器复仿制作技艺历史久远,因岐山青铜器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繁复细腻,这也为青铜器的复仿制技艺提出更高要求。

“青铜器复仿制是一门综合技术,包括材质复原、器形复原、纹饰复原、铭文复原、皮壳和锈蚀复原,甚至古代的工痕铸痕也要复原。要想完整地做出一件形神俱佳的青铜器,有不小的难度。仅工序就包含塑型、刻纹、翻模、浇铸以及做旧等十多道。每道工序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哪怕是一丝疏忽也会使作品成为次品。”于安君拿起一个青铜器的模型向记者介绍。

作为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多年来,于安君深入研究岐山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历史脉络和艺术风格,严格遵循古法制作流程,同时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引进现代扫描和建模设备技术,让古老的青铜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003年后,他曾参与多家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复制以及多座名碑的复制、拓印工作,文物修复、复制技艺日臻成熟,成为宝鸡地区颇有名气的文物技艺专家。为了使珍贵的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2021年,于安君筹建成立了岐山金石技艺传习所,由他免费给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传授技艺,一年多来累计培训了上百人次。

“我个人从小就对青铜器技艺有接触,后来也喜欢考古、收藏,现在做青铜器复仿制,也是正好把这些爱好结合在一起,对我来说,这是个理想的职业。”于安君讲起青铜器相关话题时格外健谈。

于安君在演示制作过程(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让千家万户知道这些文物。”这对于安君来说,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鞭策。

通过三十余年的沉淀,于安君传承并研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历代铜镜范铸工艺等多项技艺入选陕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也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宝鸡青铜器复制品多次出现在进博会、国际丝绸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向世界展现精美的青铜器文化。

当前,除了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传承,于安君还有一件“心头大事”,便是筹建海外流失青铜器博物馆。

“做这一行这么多年,看到流失海外的青铜器,很惋惜。想通过集中展示流失海外的青铜器,让国人看到这些珍贵文物,也为文物保护工作尽一份力。”于安君介绍,多年来,他还收集保护流失在民间的珍贵文物,现已经收藏了五百余件古代铜镜标本、五百余品金石碑刻拓片。而他参与发现的蔡家坡石窟,为当地的文物抢救和保护文物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于安君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也正是在于安君等文化传承者的努力下,珍贵的文物被更多人看见、“触摸”,也让中国古老独特的技艺得以传承、发扬。(央广网)

原标题:陕西故事我来讲|于安君:传统技艺让古青铜文化焕发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424144347.jpg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