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宝鸡新闻网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看中国,来宝鸡丨“法门寺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 这个博物馆见证大唐盛世

发布日期:2024-05-23 19:00:55 阅读量:2886

编者按: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内底刻有铭文“宅兹中国”,是目前发现“中国”二字最早的实物记录。陕西宝鸡这座城市诞生了周、秦两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这里也是周礼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当地的城市口号为“看中国来宝鸡”,来这里到底能看到什么,这里有哪些“宝藏”能展现中国之美、中华文化之厚重,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宝鸡,来品味文化中国。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个出土的文物遗存,鲜活地诠释着“何以中国”的故事。在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寺博物馆,来自于伊斯兰和东罗马的琉璃器在这里被完好展示,诉说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盛况。一件件惊艳世人的出土文物见证了大唐盛世。

唐代法门寺瓌琳宫二十四院展示(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1987年,尘封了1113年的法门寺唐塔地宫被开启,4枚释迦牟尼佛指舍利以及包括秘色瓷在内的2000余件唐代宫廷文物正式出土,一时为世界所惊叹。

“当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开启后,国内外的专家一致惊呼,法门寺地宫一开,便是半个盛唐。”法门寺博物馆讲解员徐敏杰正向游客介绍地宫出土时的故事。佛法器、琉璃器、舍利宝函、茶器具等来自大唐的宝藏,揭开了法门寺地宫尘封的秘密。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因供奉有释迦牟尼佛舍利而闻名于世,有“关中塔庙始祖”之誉。公元874年,唐王朝完成最后一次供奉后,佛指舍利连同数千件唐皇室稀世珍宝一同被封入地宫。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举世仅存的四枚佛指舍利和唐代皇室供奉的121件(组)金银器、14件首次发现的秘色瓷、数百件丝绸服饰,同时出土的还有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次发现不仅是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魏晓龙介绍。

法门寺因供养佛指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在重修宝塔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塔下的唐代地宫。为保护地宫内的珍贵文物,国务院批准在法门寺旁修建了法门寺博物馆对文物进行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魏晓龙说。记者了解到,法门寺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9439件,其中一级文物138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

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中,有产自地中海东岸的东罗马琉璃器,大量产自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琉璃器,以及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一套琉璃茶托、茶盏,它们是文明交流的见证者。“这些琉璃器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见证了千年前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魏晓龙说。

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文物众多,伊斯兰玻璃器的器型、纹饰、工艺和化学成分,多可以在伊朗内沙布尔出土的产品中找到参照物。其中,出土的六件刻花玻璃盘都以植物纹和几何纹为主题,但每件盘子的图案各异。植物纹中有枫叶纹、葡萄纹、花卉、枝条等,几何纹有正方形、圆形、菱形纹、十字纹、三角纹、绳索纹等,植物纹与几何纹有机融合在一起,再加上细密的平行斜线作底纹,组成繁丽的图案,并填充满整个盘底,是伊斯兰琉璃器最显著的特点。

法门寺博物馆展示的秘色瓷碗(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秘色瓷一共四件展示物品,有盘子、有碟子、有碗,它们的色泽青翠如玉。”徐敏杰介绍。出土于地宫的秘色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文献资料记载的皇家唐朝的御用瓷器。“根据考古研究得知,秘色瓷在出土时由于纸张包裹,在它的外表留有斑驳痕迹,而这些纸张上也有珍贵的留存。其中有一件器物上方就有很明显的仕女图,秘色瓷展现的不只是瓷器工艺,更反映了当时王朝对它的保护和供养。”她说。

徐敏杰介绍,地宫出土的《物账碑》是目前首次发现的唐代皇家的一块完整的衣物账碑,清楚记载了唐朝法门寺地宫里的文物的名称、重量、数量,记载了秘色瓷等失传文物,为研究地宫出土文物以及大唐皇家珍宝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据介绍,2021年,法门寺博物馆对馆内基本陈列进行提升布局,更新陈列后的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区。“现在在西展厅陈列着法门寺的历史,包括佛教的中国化。在珍宝阁里,我们对丝绸、秘色瓷、琉璃器这些代表性文物进行了分区独立展示。在东展厅,我们对出土的金银器进行了沉浸式展示,游客到来参观会感受到这些金银器仿佛又回到了皇宫。”魏晓龙介绍。

近年来,法门寺博物馆积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合作,成立了“法门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古茶器具研究院”,三年来法门寺博物馆共举办文物巡展7次,大幅提升了法门寺博物馆文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的大唐宝藏全国巡展活动目前已经走过了七站,现在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个品牌式的展览。”魏晓龙说。

此外,陕西大唐茶文化研究院在法门寺博物馆成立了“研学基地”,进一步弘扬传承和研究发展大唐茶文化。目前,“我是小小茶博士”“大唐皇家茶宴”等活动已在馆内外举办推广,一系列文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类的文化有其相似性和共通性,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多彩。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琉璃器,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而博物馆近年来不断创新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正让曾经深埋于地下的遗珍再现千年辉煌,成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金字招牌”,更是成为了人们了解大唐盛世的一个窗口。(央广网)

1714538008672732.jpg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