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地址:宝鸡市行政中心投资大厦9楼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3月28日
“中国网事·感动2024”
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
正式启动
共23位(组)入选
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候选人
宝鸡籍候选人有3位
分别为
WS07-武爱玲
WS13-李寅菊
WS20-侯省彦
本次评选网络投票时间为:
3月28日10时至4月10日11时。投票期间,每个IP每天可投1次,1次最多可投10个候选人,同一候选人每个IP每天可投1票。
投票方法:
公众可通过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等渠道了解活动详情并参与投票,同时公众也可参与#网聚感动#和#感动推荐官#微博话题互动,了解感动人物故事。
投票链接:http://www.news.cn/gongyi/zt/2024zgws/zgws01px/index.html
候选人先进事迹
西岐大地上的“农业医生” 武爱玲
武爱玲,女,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岐山县农技中心植保站站长、中国植保学会会员。
武爱玲出生在岐山县农村,深知农民种粮的不易,小时候的她立志长大了要学本领帮农民减少农作物病虫害。中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报了农校的植保专业。1991年毕业后,武爱玲始终在生产一线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综合治理等工作。
武爱玲每年下乡调研140天以上,编发各类病虫情报超过40期、编写《岐山植保》10期以上,制定各类防治技术意见10余份,举办病虫防治现场会、技术培训1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全县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她学术研究能力突出,参与完成的陕西省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等17个项目获国家及省市表彰,撰写《浅谈秸秆还田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等20余篇学术论文。她还参与编制了陕西省地方标准《小麦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作业规范》。
武爱玲每年会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开通个人防治热线,解答群众问题,并举办培训班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她参与完成的陕西省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等17个项目获国家及省市县表彰,提出的“条锈病早期防治加入保护性杀菌剂以提升和延长防效”等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与推广。
“用快板助力乡村建设” 李寅菊
李寅菊,女,1966年6月生,中共党员,千阳县张家塬镇王家庄村妇联主席。她用宣讲快板,助力乡村建设。2008年9月,陕西省妇联宣讲团来到王家庄村,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了让村民通俗易懂地了解政策,宣传队工作人员连夜编写快板,由擅长文艺的队员进行表演。这一形式不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更是深深启发了李寅菊。当时,她就想快板听起来通俗易懂,还朗朗上口,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事非常熟悉,我为什么不能写快板呢?于是,她就开始自编自导自演,刚开始她只能编五六句,后来慢慢能写十来句,再后来越写越长,内容也丰富多了。
李寅菊写的快板词都很贴近生活,很多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她有感而发,连续加班几个晚上,编写了快板词《大家都来学党史》,向群众宣扬党的辉煌历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她自编10多个快板,宣传党的政策、纪律法规、村规民约,歌颂党的成就和学习教育成效等。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她利用农闲时间,创作了以弘扬孝老爱亲、友邻和睦、诚实守信、普法守法等为主题的20多个快板,并组织本村妇女群众排练演出,还成立了一支“农村好媳妇”志愿服务队,在演出宣传的同时,义务照顾王家庄村十几位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
李寅菊的快板除了在村里为群众表演宣传,还有县里的单位慕名而来,让她创作跟业务相关的快板。近年来,她撰写了脍炙人口的快板作品30余首,吟诵党的好政策、传播社会正能量,现在,她是远近闻名的乡土文化能人。
“红色文化传承者” 侯省彦
侯省彦,男,195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眉县常兴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宝鸡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30多年来,他坚持撰写红色书籍,讲述英雄故事,用扶眉战役红色文化教育新一代。
寻回失散军魂。1986年,在扶眉战役中牺牲的副团长高增岳烈士子女来到扶眉战役烈士陵园拜谒父亲,但没有找到他父亲姓名,失望而归。侯省彦听说后,便萌生了为高增岳烈士补遗的念头。他多方打听,辗转陕西、新疆、甘肃等地,找到扶眉战役时任第三十三团战地卫生员罗从善、王文贵老战士,从那里得知,1949年7月12日下午,在罗局镇战斗中,高增岳副团长带领战士们强突敌人阵地时中弹牺牲。在寻找烈士资料过程中,为了不留遗憾,几十年来,侯省彦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到烈士陵园资料室翻阅烈士档案,查阅当年烈士登记表,摘录烈士有关信息;在相关扶眉战役的史料、军战史以及亲历者的回忆录中寻找烈士有关信息;根据有关信息寻找烈士家人,征集烈士事迹、遗像、遗物和手迹,他寻访征集到团政委赵存仁等50余名烈士的立功证书、革命事迹,填补了扶眉战役纪念馆的空白,撰写出2160名烈士事迹,并按全国烈士辖属省份出版了56万字的《不朽丰碑》,为烈士树碑立传。
撰写英雄故事。侯省彦利用节假日采访战役亲历者,跋山涉水,行程35万公里,走访陕西、甘肃、四川等11个省市130多个县区,花了40多年时间,不断发掘、研究、弘扬、传播扶眉战役红色文化,走访了200名战役亲历者,征集革命文物数十件,珍贵图片2200多幅,撰写扶眉战役红色故事一百五十多个,出版扶眉战役系列丛书《鏖战扶眉》《永远铭记》《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不朽丰碑》《军魂永存》等19本,记录了扶眉战役过程,再现扶眉战役宏大激烈的战斗场面,弥补了那段党史、军史和战史的不足。
讲好红色故事。退休后,他不忘初心,为传播扶眉战役红色文化发挥余热。担任眉县关工委讲师团副团长、常兴镇关工委讲师团团长以来,把扶眉战役英模故事编写成不同层次演讲稿,深入到部队、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做客广播电台、电视台,上党课、做讲座、讲故事一千多场次,听众达几十万余人次。
动动手指,
为他们点赞投票吧!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