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宝鸡新闻网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六年里的三次抉择——宝鸡凤县破解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保障难题

发布日期:2024-02-06 21:20:45 阅读量:2397

凤县位于秦岭腹地,是陕西省宝鸡市西南部一个普通山区县。但在过去的六年,凤县民政局却悄悄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解决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保障难题。面对现实困境,他们创造条件,自己干,建立了集中托养机构;面对生存危机,他们不等不靠,自己扛,迈过了重重险阻;面对发展难题,他们拥抱改变,求突破,趟出了体制机制创新之路。正是这三次抉择,让凤县的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保障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主动干,建立惠民中心

入户走访,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工作流程之一。2017年,刘昊初到凤县民政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工作,在下乡走访时看到了这样一幕:一户人家“家不像家,被子都被撕烂了”,家中有一名患有精神障碍的特困人员,当疾病发作时,充沛体力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如汹涌河水冲出河道堤坝。

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中,哪类人群保障难度最大?无疑是精神障碍患者。亲属即便付出时间和精力,多半也无法让他们得到良好照顾,邻里村民也会感觉不安全;送到机构呢,县级福利机构多半缺少专业力量,精神康复医院倒是专业,但救助资金并不足以支付相关费用。难题的背后,是对兜底保障工作的探讨:是资金发放到位即可,还是努力为受助人员提供亟需的服务。

“凤县有精神障碍患者300余人,90%以上生活在农村,85%以上家庭经济条件差。”凤县民政局局长董凤林说,“想兜好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这个底,仅靠发钱是不行的,需要进行救治托养。”但这个工作该谁来做,在民政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救治托养一人,解放一个家庭,脱贫一户群众,维护一方和谐”,董凤林说,秉承着这样的初心,他们在“管”和“不管”之间,选择了“不能不管”;在面对“不能不管”和“没钱管”的两难境地时,选择了创造条件“自己干”。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凤县整合资金500余万元,将凤州镇邓家台村原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综合楼进行改扩建,设置100张床位,凤县惠民中心就这样成立了。4月,中心投入运营,对全县特困供养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实行集中托养。

平木镇寺河村有8名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有的没有亲人,有的有亲人却无力照管。因此,村里多年来一直纠纷不断,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勇既要劝慰病人的亲属,还要平息村民的不满。惠民中心建成后,寺河村的精神障碍患者有了新家,生活大大改善。“以前二娃成天在村子里乱跑,身上脏兮兮,有上顿没下顿,还见人就打。现在好了,衣服干净了,还有人照顾三餐。”李小勇说,有了惠民中心,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乡村事务管理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也可以全身心投入生产当中了。

惠民中心的建立,不但让兜底保障工作短板得到有效补足,而且为凤县如期脱贫“啃掉”了最后一块“硬骨头”。

自己扛,双重压力下的生存危机

2018年,一纸调令将王鹏从乡镇调至凤县福利中心,担任副主任。当时,福利中心负责敬老院、光荣院、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以及惠民中心的运营管理,而王鹏负责的就是刚刚成立的惠民中心。他熟悉基层情况,深知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托养救治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惠民中心缺乏精神障碍专业医护人员,凤县民政局和卫健部门积极协调,精神病防治医院宝鸡市康复医院入驻惠民中心,为托养人员提供专业的治疗服务。中心的重症患者送到康复医院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来。此外,中心还有8名护理员、2名厨房后勤人员、1名行政人员,医疗之外的管理工作都由王鹏负责。

渐渐地,中心开始走向正规:为入院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建立能力评定机制……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可以自理的兜底保障对象,可入住中心或回家居住;病情较重、无自理能力的,可以在中心长期托养救治,费用由其享受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兜底。

伴随着中心的发展,难题也凸显出来。凤县民政局副局长蔡勇将其归结为:资金和专业医疗队伍。首先,缺乏资金。社会救助资金不足以支撑惠民中心运转,凤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凤县民政局积极争取,“省市领导调研考察工作,我们都会安排惠民中心,就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蔡勇说。其次,缺乏专业医疗队伍。最初,宝鸡康复医院向惠民中心派驻了4名工作人员,包括一名医生、一名药剂师、2名护士;后来,医院自身人员紧张,改为2人;2019年,因种种原因,医院撤出了惠民中心。

资金难,还能缓一缓,但专业医疗队伍的缺位,直接影响到惠民中心安全运转。此时,惠民中心托养对象已从运营之初的40多人,增加到了80多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惠民中心面临着生存危机。不关,安全没保障,出了问题谁负得了责?关,这么多人的生活怎么保障,曾经群众热情的支持与渴盼怎么回馈,政府部门言必行、行必果的信用怎么兑现?

群众和镇村听说了“医院撤出,惠民中心可能关停”的消息,纷纷前来:中心不能关!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方向,凤县民政局坚定地选择“自己扛”。一方面,经过培训和实践,提升护理团队的照护能力。作为管理者的王鹏感叹:“我都快成半个医生了。”另一方面,凤县民政局积极沟通协调,惠民中心和县医院、县中医院建立了绿色就医通道。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变化,不但影响自身健康,也可能影响病友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惠民中心工作的两年,只要不出差,王鹏几乎每晚住在单位,就是担心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局长董凤林、副局长蔡勇,突然接到惠民中心的电话,都会心头一紧。

担忧,有什么解决之策?唯有因地制宜、尽己所能,承受不能承受的压力,然后寻求突破。

求突破,实现社会化运营

公办机构的社会化运营,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或许算不上探索,但对于大山中的凤县,这是全新的尝试。为了让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托养救治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凤县民政局大胆尝试,勇于突破、主动拥抱改变。

2021年,凤县引进资质企业,对惠民中心实行了社会化运营。企业方投资500万元,按照二级医院科室建设标准进行了整体规划改造,凤县惠民中心改建为凤县德益精神康复医院,实现了从托养到康复治疗的转型。

岳高峰从事精神卫生医疗工作几十年,现担任德益精神康复医院院长。他说:“我们有专业技术人员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精神心理科是我院的重点特色科室,还成立了检验、B超、心电图、脑电图、康复理疗等相关科室;同时,狠抓规范管理,完善医疗安全工作制度以及应急预案,规范病历质控等流程,一切向高标准看齐。”康复救治条件提升的同时,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升。护士长梁秀萍说:“托养的患者一天做两次操,衣物清洁、换洗的频次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凤县德益精神康复医院被确定为宝鸡市农村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治疗兜底保障定点医院,并面向社会提供精神障碍康复救治服务。目前,医院共收治患者123人,其中长期托养困难家庭兜底保障对象100人。

凤县的困难家庭精神障碍患者兜底保障工作,难吗?似乎都是遇山则开路、逢水则搭桥。不难吗?共赴山水需要出发的决心,路途遇险需要不退缩的毅力,开路搭桥需要锐意革新的勇气。凤县民政人的回答实在又简单:群众需要,我们就干!(凤县宣传)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