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宝鸡陈仓区:“六强化六提升”推动挂牌督办取实效

发布日期:2022-09-22 11:42:44 阅读量:3175

今年以来,陈仓区紧盯高质量摘牌目标,以“六强化六提升”为抓手,精准施策,聚力实干,全力推动挂牌督办各项任务落实。目前,33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32项。

强化政治统领,提升工作合力

把挂牌督办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坚决扛起整改落实主体责任,全力部署推进。一是高位推动。先后召开3次区委常委会、5次区政府常务会、10次专班推进会、17次专题调度会,研究整改方案,明确落实举措,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高效带动。对照督办事项、摘牌标准,查摆短板弱项,逐一分析对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思路,提出10项重点工作,落实6项保障措施,形成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一个“台账”。三是高压促动。成立挂牌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建11个工作专班,11名区级领导担任工作专班组长,成立5个督战队一线督查,推进挂牌督办工作。严格实行“周调度、旬点评、月通报、季考核”制度,确保挂牌督办问题改彻底、见实效。

强化监测帮扶,提升保障能力

一是细化动态监测和集中排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实施常态化风险排查,开展行业部门数据比对40次,行业筛查预警信息1547条。全区共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40户1766人,占脱贫人口的2.12%。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共排查94800户367659人,梳理问题351个,整改问题342个,补正各类数据2184条。二是落实帮扶措施。成立全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扎实推进控辍保学、医疗医保、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各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落实,针对纳入的“三类对象”,镇村精准上报帮扶需求清单,及时汇总、科学研判,派发帮扶任务,行业部门接单落实、协同推进,完成帮扶销号,540户均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监测对象累计消除风险380户1291人,风险消除率为70.3%。三是巩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1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公共服务代办点全覆盖,配备公共服务岗位18个,推行“代办、帮办、陪办”模式,避免群众“两头跑”。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全区易地搬迁群众就业人数2016人,就业率97.4%。

强化产业培育,提升群众收入

一是做大特色产业。区财政列支1000万元奖励种粮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投资3200万元建成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14个,流转土地5.8万亩,服务规模化种植15万亩,种植玉米20万亩,大豆3.5万亩。投资3.2亿元的陈仓牧原生态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投产。投资3100万元的九源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厂快速推进。举办了宝鸡市首届花椒高质量发展大会,建成了2个万亩花椒示范园。投资866万元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花椒交易市场,年销售花椒400万斤,实现交易额1.6亿元。投资650万元的柴胡城一期项目顺利实施。全区柴胡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花椒15.3万亩、设施蔬菜11万亩,宝鸡近郊菜篮子基地供应更加稳固,直接带动4200户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做活旅游产业。推进九龙山、大水川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投资500万元推进香泉镇镇区改造,投资1000万元建设以王家庄村长孙故里为主题的国家3A级景区,举办了九龙山民俗文化艺术节,带动当地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以双碌碡村、翟家坡等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依托,打造城市近郊休闲打卡地,开发休闲游、民俗游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做强园区带动。投资6000万元,在绿丰源建设以蔬菜生产加工、采摘体验,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验园。投资110万元,完成国人菌业电力配套、实惠农业天然气配套和绿丰源天然气、无水智能公厕配套工程。推动“园区+基地+农户”模式,把群众链接在园区产业发展链上,参与园区流转土地收益和劳务创收,园区流转土地3100亩,支付群众流转费300万元,园区从事生产种植、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务工人数达到1400人。四是做优就业帮扶。制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开展“春风行动”线上直播招聘活动12场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235个,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户实现稳定就业4万人,全区13.15万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充分发挥全区11个村镇工厂和16个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安置作用,稳定各类就业帮扶载体安置农村劳动力2000人,其中脱贫家庭劳动力400人。

强化项目支撑,提升发展后劲

一是积极争取省市支持。主动与省市行业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全力落实。截至目前,落实省级项目15个,资金1.4亿元;落实市级项目202个,资金3.5亿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874.08万元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村级综合设施提升等65个项目建设。成立全市首家乡村振兴(扶贫)资产管理公司,全面落实“1+10”资产管护机制,实现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三是优化项目管理。编制印发衔接资金项目指南、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政策汇编,指导镇村、区级行业部门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库入库项目审核、筛选、动态调整工作,动态调整后确定入库项目294个,预算总资金3.35亿元,其中财政衔接资金2.75亿元。2022年,下达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4亿元,安排项目163个,目前项目资金支出率达到82.86%。四是推进环境整治。每季度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现场评比并排名通报。高质量推进户厕无害化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微生物环保公厕和水冲式公厕12座。投资295.8万元,在川塬镇街、县功、新街和香泉镇配备垃圾桶3060个、垃圾清理转运电瓶车255辆,加快推进形成“户分类、村收集、区转运”的垃圾清运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人才培育。引进7名选调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和60余名农村紧缺型人才,将80%放在镇村一线,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产业致富带头人及产业农户培训,共培训产业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农民1.8万人次以上。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开展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9名区级领导包抓联系9个省级示范村,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擦亮“第一书记联盟”党建品牌,建立“支部+联盟+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五+”产业发展模式,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新平台。三是推进乡村治理。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和好孝子评选表彰活动,组织镇村设立善行义举榜,宣传展示先进典型。指导规范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倡导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厉行节约等社会风尚。

强化典型示范,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依托西部山区生态优势,推进大水川、九龙山5A级景区创建,打造“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新模式,九龙山旅游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评选。二是以开展“十大”文化活动、“十大”旅游活动、“十大”示范村创建、“十大”农家乐评选、“十大”民宿创建等五个“十大”活动为抓手,开展20项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和30项示范创建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三是以实施“强基固本、先锋领航、人才赋能、擎旗夺标”四大工程为抓手,筑牢战斗堡垒,创新引领路径,激发主体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四是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婚俗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行“五治融合”治理模式,提升 “一站式”矛调中心规格,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编辑:贺雅楠